答題起手式
雖然答題並無一既定公式,但考評局的評分標準中,特別強調「條理清晰」,也就是要求考生答案要有如論文般清晰的脈絡,當中理應包括「起段」、「展開討論」及「總結」等主要部份。
但根據筆者的批改經驗,得出一般考生在「起段」寫作的常犯毛病。
一、 在首段大量抄錄原文,考官既有資料在手,則絕無此必要。
二、 東拉西扯,大講不著邊際的理論,如引用柏拉圖、馬克思、孔孟老莊等先哲名言。惟與題目毫不相干,無的放矢。
三、 「開門閉門」,表明立場後不加以申述,令人無從掌握。
以下面範文為例:
「信而不知者」為迷信,即對於某一事物不認識,卻相信該事物,就是迷信。陳、李二人認為喪禮的儀式是迷信,他們只能看到儀式的形式,而未能細察儀式背後的精神,故二人說法絕不成立。
所謂起段,即一開始要破題 (即把你對問題的立場清晰寫出),又或者把你的論點簡單列出。上文先對題目關鍵詞下簡單而準確的定義,將抽象化為具體。再歸納評價對象的觀點,亦即設定全文討論範圍。最後「開門見山」,即表明立場及核心論點,全文討論即依此推行拓展。
要達到「條理清晰」殊不簡單,除非早已具備一流的歸納及演繹能力。不然,那非要一番苦功不可。